王国维与胡适:从朱自清追悼会看近世追悼会风气的演变
王国维与胡适:从朱自清追悼会看近世追悼会风气的演变
王国维。近期接连见到两篇研究胡适的文字:张书克先生的《胡适参加了哪次朱自清追悼会?》(“舒克评论”公众号2025年2月21日),马文飞先生的《胡适如何悼念朱自清?
研究缘起
最近连续阅读了张书克先生关于胡适出席朱自清追悼会的文章,这让我对民国时期名人的追悼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朱自清到王国维,每一场追悼会都展现了那个时代追悼习俗的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社交文化。因此,我希望能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朱自清追悼形式
朱自清的追悼会采用独特形式,包括遗体告别和正式的追悼会,甚至在异地也能举办追悼活动。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常见,显示了人们对哀悼仪式的看重和社交活动的丰富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逝者的敬意。
王国维追悼情况
王国维的追悼会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文字同盟》为此推出的纪念专号中,专门记载了悼念者众多,场面相当庄重。追悼活动不仅在北京举办,同一个月内,天津的日界公会堂和日本京都的袋中庵也分别举行了追悼仪式,其情形与朱自清的追悼活动颇为相似。
重要文献价值
王国维先生的追悼会上,《王忠悫公哀挽录》是最为关键的文献资料。书中收录了众多祭文、挽诗和挽联,人物众多,堪称史料宝库。然而,若以追悼会为核心,这本书并不能算作完全的“原始史料”,因为肯定有不少宾客没有留下悼念文字,这些内容并未被收录其中。
原始史料探寻
《文字同盟》的“悼惜”篇章收录了那份原始的吊客名单。在告别仪式上,有二十多位同学依次行三鞠躬礼,而陈寅恪先生则选择了更为隆重的三跪九叩大礼。这一幕体现了不同人对逝者所表达出的不同敬意。
相关人物趣事
顾颉刚曾向吴山立引荐了王国维。吴山立通过挽联“别师裁(才)两日”得知,王国维逝世前两天,吴山立曾去拜访。我之所以注意到吴山立,是因为陈寅恪在1949年南迁广州后,曾赠予他诗集并题字。这表明不同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奇特的联系。
想请教各位,关于民国时期的追悼会,大家还知道些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