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历史悠久,在爱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历史悠久,在爱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很多人或许并不清楚,北京师范大学乃是中国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此身份的背后,承载着历经百年教育探索所沉淀的厚重历史。
百年师范传承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能够追溯到,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在民国时期,学校就已经成为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许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都曾经在此任教。
新中国成立过后,北师大被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在“七五”计划期间,学校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中的一员,在“八五”计划期间,学校同样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中的一员,这段时期里面,北师大并非只顾保持师范特色,还持续不断地拓展学科领域,进而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建设历程
2002年,北师大迎来百年校庆,此时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署了重点共建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校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北京市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会上明确提出要支持北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政策支持为学校后续发展给予了重要保障。
在2017年的时候,北师大被选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所列出的名单,有11个学科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序列之中,这样的一些成就致使北师大在全国高校里面稳稳地居于前列地位,显示出其整体综合实力的持续上升态势 。

学科建设成果
依照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得出的结果,北师大存在6个学科被评定为A ,其中涵盖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优势学科,此成绩于全国高校里位列第六,展现出强大的学科实力,这些优势学科的构建经过数十年的积攒 。
学校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通过QS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师大位列全球第277名、内地高校第10名这一国际认可得以体现,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科研创新实力
北师大具备诸多的科研平台,其中包含 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平台在前基础教育、环境科学以及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现了覆盖,学校另外还构建了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基地,以此为教育政策的制定供应智力方面的支持。
人文社科领域之中,北师大设置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基地产出了一大批具备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校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特色
北师大有着多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包含文科基础学科基地,还有理科基础学科基地,这些基地专注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学校还设立了国家试点学院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设立了像励耘学院这样的特色培养单位,借助小班教学、导师制等办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途径,这些探索在教育范围产生了广泛示范效果。
未来发展愿景
在北师大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设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时,要达成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此发展战略清晰地指明了学校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路线以及明确的时间节点。当下,学校正沿着这个既定目标,稳稳当当地向前迈进。
学校努力构建办学格局,其格局为“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在维持教师教育特色之际,大力去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这种发展思路既有着传承历史的特性,又具备面向未来的特点。
读完这篇文章,您觉得于新时代背景当中,师范大学该怎么去平衡传统师范特色以及综合性大学发展需求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要是觉着本文有价值,请点赞支持一下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