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师人

古人写树的诗意与智慧,北师大这颗种子的故事

古人写树的诗意与智慧,北师大这颗种子的故事

在漫长的相处中,人们逐渐加深对树木的认识,也不断领受着来自树木的智慧,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棵“树”,那么,在这近百廿年的岁月长河中,它的生长留下了怎样的记忆与馈赠?

在岁月的浪潮中,北京师范大学历经坎坷,其影响力广泛而深远。它是如何不断为教育事业带来生机与活力的?下面将为您逐一揭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_北京师范大学校友_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

起源之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_北京师范大学校友_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

19世纪末,西方的冲击让清朝“天朝上国”的自信心遭受重创。随后,介绍西方教育的书籍逐渐增多,兴办学校的呼声日益高涨。1898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但很快因八国联军的侵略而被迫中断。直至1902年,师范馆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的真正起步,并在12月17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师范馆也就是北师大的前身。

担当之始

北师大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摇篮,始终肩负着“开风气之先”“树立典范”的使命。尽管当时面临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稳定的困境,范源廉校长依然鼓舞人心,将教师之道精炼为“弘扬教育,振兴民治”的八字真言,并将其融入校歌之中,激励北师大人承担起振兴师道的重任。

成长轨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_北京师范大学校友_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

自1902年起至2022年,历经120载岁月的流转,北师大的发展轨迹既雄浑又精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奋进的步伐。即便在战争年代,条件极为艰苦,学者们依然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不懈努力,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学术气象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_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_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秉承着“治学修身,兼顾天下”的优良传统。该校在学术和文体两方面均有所建树,众多知名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生们也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屡获佳绩。正因如此,北师大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摇篮,众多杰出毕业生活跃于教育界及其他各个行业。

育人成果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_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_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在培养人才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人才济济。众多校友成为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才,为各地学校带来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在偏远的山区学校,北师大的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此外,在学术研究领域,该校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发展_北京师范大学校友_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前身

未来期待

高考的脚步渐近,新一届的北师大新生即将加入。这片充满生机的校园将助力他们的成长,我们期待他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展望未来,北师大将继续努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