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师人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20年专业服务回顾

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20年专业服务回顾

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我校专门为全校学生设立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是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基地之一。目前已有8名人员编制,分别负责课程建设,宣传教育,团体辅导

学校内部部门众多,然而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显得尤为关键。自其成立以来,它一直守护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同探访这个心灵守护的“港湾”。

成立背景与意义

学校在心理关怀方面有了补充,为学生提供了一扇开启心扉的窗户。面对心理困扰,这里成为了他们信任和依靠的港湾。许多学生在那里重获了希望和自信。

人员编制与岗位

中心现有八位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的工作岗位众多,包括课程开发与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在课程开发方面,他们构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心理知识;而在宣传教育岗位上,他们通过举办活动、张贴海报等方式,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各岗位设定均有具体目标,团体辅导旨在构建学生互助共进的团队,而咨询管理确保心理咨询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尽管各岗位职责各异,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追求学生心理健康这一共同目标,默契配合,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

专业背景与师资

中心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背景,涉及教育、心理等多个领域。他们丰富的知识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心理支持。无论是学习压力、人际沟通还是情绪调节等方面,学生都能获得专业的辅导。

师资队伍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又具备了灵活性。专职教师致力于长期深入研究,而兼职教师则带来了多样的视角和资源。他们携手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宛如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疗愈心理上的创伤。

受益学生情况

二十多年来,中心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曾经有一位大一新生因为学业不适应而感到困惑,经过个别心理咨询,他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

许多面临相同困难的孩子通过团体辅导得以汇集,彼此扶持,共同克服难关。对于不愿直接咨询的同学,电话和信件咨询提供了便捷的选择。此外,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与讲座广泛传播心理知识,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获得荣誉与肯定

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收获了不少认可。它不止一次被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委员会授予“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还获得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等多个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认可,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荣誉既是推动力也是压力源,它促使工作人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革新工作手段,以便向学生提供更卓越的心理辅导。中心宛如马拉松选手,荣誉便是赛道上的标志,不断提醒着他们不能放松,必须持续前进。

未来发展与展望

2014年,中心荣获了中国心理学会认可的实习基地资格,并且为本校研究生设立了实习咨询师课程。此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习的平台,还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为心理咨询领域注入了年轻的力量。此外,这也有助于提高中心整体的学术水准。

未来,中心将持续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助力学生克服困扰,增强心理能力。或许会拓展服务形式,改善课程内容。然而,无论怎样演变,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务的初心将始终如一。

在大学时光里,你是否曾遭遇心理上的难题?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或者将它分享出去。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