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的人物经历、工作经历及主讲课程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的人物经历、工作经历及主讲课程介绍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季节调整;统计预测;计量建模;抽样技术;金融统计;宏观经济统计
2005年到2010年期间,有一个人在学术科研领域不断努力进取,他担任了多个职务,参与了许多课题研究,还撰写了多篇科研论文,其成绩颇为显著 。下面让我们详细看看他的成就。
学术任职经历
这位学者在中央财经大学担任重要职位,2005年至2010年,他任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于相关领域研究及中心事务管理,2007年至2010年,他还出任统计学院数量经济系副主任,为系里学术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他在学校的不同岗位间进行转换,他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他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使他赢得了同事的认可,也赢得了学生的认可,还为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贡献了力量 。
代表性论文成果
其发表的论文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提高CPI数据质量的编制技术研究评述》于2012年5月在《统计研究》上发表,该论文探讨了CPI数据编制技术问题,对相关领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主体功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在2010年3月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这项研究是独立完成的,它具有重大意义。
还有其他多篇论文,像《中国存货指数算法的再改进》,这些论文在各自领域引发了关注,它们为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学术专著贡献
2010版专著《环境与能源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围绕环境与能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展开深入研究,构建了理论模型,还进行了经验分析,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是学者多年研究的智慧结晶。
参与重要项目
学者参与了诸多项目,2004年到2006年期间,参与了北京市统计局的“北京经济走势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该项目完成了结项,2004年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存货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学者在其中担任第二负责人,2005年到2006年还参与了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上海市宏观经济景气分析”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经济走势,这些项目还涉及存货指数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反映了他的科研实力,而且这些科研实力体现在不同领域 。
主持研究课题
主持了多项课题,成果很显著。2007年,主持全国统计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时序数据节假日因素调整研究”,该项目顺利完成了结项;2008年,主持国家青年社科基金课题等。2009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还承担了子课题里的分课题。
2010年至2011年这段时间,主持了多个横向项目,也主持了统计局重点项目,进而推动了科研发展。
所获荣誉硕果
2010年,该学者获得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博士论文奖二等奖,还获得北京市第十届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第一名,2006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优秀统计软件奖,2005年,获得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础课教学奖,他获得了许多荣誉 。
看到这儿,你对学者科研时的奋斗历程有啥看法?对学者教学时的奋斗历程又有啥看法?你对他的课题研究方向有自己的想法不?